本报讯(记者陈鑫 通讯员甘凤伟) 5月29~31日,第六届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评审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经专家评审,70项找矿成果分别获得第六届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将于近期在本报公示)。其中,广东省翁源县红岭钨矿接替资源勘查等13个项目获得一等奖,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区深边部勘查找矿等40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广西靖西县南坡矿区铝土矿勘探等17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会长、此次评审委员会主任王京彬表示,本届评审比以往更加注重成果的科技含量、内在品质及绿色勘查;日后还将逐步把萤石、石墨等与金属关系密切的矿品种纳入到评审体系中来。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由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副局长段焕春担任。
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是现阶段我国地质勘查系统唯一以找矿成果为主要评审依据的奖项,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地质矿产分会承办,两年评审一次,评奖范围面向全国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和矿业公司开展的金属矿产地质找矿勘查项目。成果奖评审严格审查,参评的找矿成果在地质成矿-找矿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应用等方面有所创新,具有明显的找矿示范作用。提交的资源(储量)必须已通过国家或省部级储量管理部门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所属各大区段管理机构、危机矿山办公室等审定确认的333级别以上并达到中型以上或接近中型规模的资源(储量),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参加本届评奖申报的80项找矿成果,在经格式审查后最终确定73项成果参加评比。其中,海外项目4个,国内项目69个。国内项目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甘肃、河南、贵州、西藏、吉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少量集中在江苏、广东、河北等省。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的成果在总评选中超过三分之一。13个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均探获资源(储量)的技术经济条件优越,找矿难度大,已开发利用或可在近十年开发利用的国家急缺矿产、达到大型规模以上的找矿成果。
最后,评审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围绕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的评比标准内容、申报材料规范性、评审机制完善性、合理扩大评奖范围和加强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