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上街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
记者:作为国家倾力打造的“铝城”,上街区正进行一场自我革命,进入新时代,上街区未来发展是如何定位的?在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上街又将如何加快转型发展?
耿勇军:近年来,上街区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生态建设”三大工程,正在打造通航之都、国际陆港、制造高地、生态新城,努力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贡献。
在转型发展方面,我们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促进二次创业和转型发展;深入开展智能制造引领、重点技术攻坚、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四大行动,支持企业绿色、智能、技术改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通过“升级改造一批、招商引进一批、集中盘活一批、淘汰退出一批”,推进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初步构建了以通用航空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我们围绕通航、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新引进红星盾构等项目41个,总金额278亿元。特别是引进总投资90亿元的奥克斯空调基地和科技城产业园项目。去年,我区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9%,增速居全市十二县区第一。
通航产业正作为新的增长点引领上街发展
记者:当前上街区正插上“翅膀”全力打造“通航之都”,请问目前郑州通用航空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耿勇军:通用航空涉及从研发、制造、维修、机场、飞行运营、航行服务到飞行保障的庞大产业链。2017年年初,郑州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上街作为示范区的核心承载区,累计投入30亿元完成了机场周边5个村庄的整体搬迁安置,形成“十纵五横”的路网格局,对机场进行了三期改造,上街机场已成为全国目前条件最好的通航机场;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入驻啸鹰等通航企业50余家,机队规模70余架,初步形成了以通航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三大板块为重点,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成功举办四届的郑州航展,成为郑州乃至河南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把通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打造国家重要的通用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中心、国家航空培训教育和航空运动中心、国际通用航空器交易展示中心、国家通用航空枢纽中心、国际高端快速航空物流中心和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调度服务指挥中心,以及国家通用航空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通用航空体制机制政策先行先试示范区。
加快打造有色金属国际物流港
记者: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中国(郑州)有色金属国际物流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该项目是郑州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街区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就建设好中国(郑州)有色金属国际物流港产业园,上街区有什么计划?
耿勇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郑州)有色金属国际物流港产业园项目”,坚定了我们推进该项目的信心。中国(郑州)有色金属国际物流港产业园项目总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由铁路总公司和省政府联合批复的郑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明确,上街被列为郑州铁路货运系统二级物流基地,标志着项目正式纳入铁路总公司和省市大盘子。
2018年,上期所铝期货交割库扩容至5万吨,成为河南最大的交割库;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吞吐能力年100万吨;郑新班列开行150列,铁路货运量71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国际知名的物流商普洛斯、亿建联等项目签约入驻。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公转铁发展机遇,争创郑州市公转铁物流基地、河南省物流枢纽基地,加快打造“一中心、四平台”,即中国中部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大宗商品和生产资料集散分拨中心、国际中转集拼平台、多式联运服务平台、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创新转型实验平台,为推动郑州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作出贡献。
将上街打造成服务高地、投资洼地
记者:去年以来,一大批重点项目先后落地上街,上街区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努力,这么多重大项目能够落地上街,在您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耿勇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政务、商务、市场、人文、法治、城市“六大环境”建设,努力建设制度成本低、商务成本低,投资环境优、政务服务优、社会服务优,要素集聚度高、“双创”活跃度高、群众满意度高、法治化程度高的营商环境,全力打造服务高地、投资洼地。
具体来说,我们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打造高效政务服务上下功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墙内的事情企业办,墙外的事情政府办”,建立联审联批联办、定期和企业家会商、重大项目周例会等机制,竭力为投资项目和企业提供“保姆式”“店小二”服务。我区作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放管服”改革走在省市前列,498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69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天内。二是在强化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多举措破解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难题,在郑州市率先实现全域城市化,为产业发展腾出土地近2万亩,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积极搭建金融机构、政府、项目业主融资对接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在完善落实优惠政策上下功夫。我们对主导产业分门别类制定优惠政策,目前,通航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优惠政策已制定发布,文旅、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产业扶持专项政策也正加紧研究出台。四是在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上下功夫。发挥规划的基础性引领作用,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完善道路、水电气暖、污水处理、教育、医疗、文体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10分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同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公园游园、带状绿地、生态廊道遍布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平方米,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1.3倍,建成汜水河、东虢湖、太溪湖、方顶湖、开阳湖等“两河六湖”生态水系,全区水域面积超过3500亩,生态环境已成为上街参与区域竞争、对外招商引资新的优势和名片。优美宜居的环境与现代化的产业相得益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