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群
在获悉王竹云荣获了“中铝大工匠”称号后,凉山矿业拉拉公司选矿车间的同事们都为他感到高兴,谈起他平时的工作表现,大家更是赞不绝口。
初心不忘争当技术“领头羊”
1986年,王竹云来到拉拉铜矿落凼矿山工作。工作中,他扑下身子学技术,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30多年过去了,他从一名普通的浮选工成长为班长、工段长,岁月的磨炼和工作的历练把他从一名基层一线工人锻炼成集技术、管理于一身的多面手。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王竹云一直保持的初心和坚持的信念,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成为浮选领域的行家里手和技术创新的“领头羊”。
近年,王竹云主持或参与了车间多项技术改造、设备革新工作,不仅优化了企业选矿工艺流程,而且大幅提升了铜、钼、铁等金属产量和经济技术指标,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中铝集团、中国铜业的认可。在他的带领下,拉拉公司选矿车间磨浮工段各项技术指标持续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4年至2018年,拉拉公司铜回收率稳定在92%以上,铜精矿品位由23.79%提高到24.842%,钼回收率由69.6%提高到74.02%。他参与了凉山矿业4500吨/日改扩建工程,组织工艺流程改造,参加脱水压力机、磨浮0号磨等多项设备安装任务。
作为一名工段长,王竹云是员工的贴心人,凡事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2018年与班组员工李林露建立了师带徒关系。在他的指导下,李林露所在的404班铜生产指标多次获得劳动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李涛、邓大勇等多名浮选技师也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水长流,则能穿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工作中,你们一定要学会坚持,要不怕吃苦。”王竹云时常告诫身边的员工。
匠心独运“望问切”是绝活
浮选是选矿的关键工序,王竹云对磨浮的生产流程和设施设备构造了如指掌,练就了一套“望问切”的绝活。
他通过观察浮选作业区泡沫的色泽与大小强度等,就能了解和把握当班的生产和设备运行情况,精细地控制浮选流程。他指导操作工将碎矿石对着太阳查看金属含量,结合粗、精选情况估计原矿品位,对改进浮选操作、优化生产指标帮助极大。
为了稳定磨矿细度,王竹云整日奔波于车间的各个生产岗位。在磨浮工段车间里,你能看到他在球磨机旁检查传动小齿轴承温度的身影,看到他在搅拌桶边测定矿浆pH值的身影,看见他在浮选机旁查看铜粗选泡沫颜色和刮出量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和全车间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精细控制已成为了拉拉公司最具竞争力的“硬指标”,生产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丹心赤诚创新创效显身手
“采用铁再磨流程,增强入选矿粉细度;增设高频振动筛,提升入选原矿粒度;运用脱泥箱技术,提高入选原矿的可选性;合理配比磨机钢球比例,稳定磨矿细度……”一项又一项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展现了王竹云善于钻研、乐于钻研、勤于钻研的品质。
2015年,王竹云积极配合车间完成了钴、钼、铁选矿流程技术革新改造,积累掌握了先进的选矿生产技术数据。经过反复的数据摸排、经验总结、试验验证,一套适用于落凼矿区原矿性质变化的铁、钴流程技术数据由此产生,为创出数百万元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近年,王竹云还参与了拉拉公司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15年,选矿车间安排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对钴流程进行弹性生产技术改造。改造后,车间除钴以外的其他各项精矿生产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节省了原来用于钴浮选的药剂、人力和电费,节约成本700余万元。2016年,王竹云负责铜钼分离技术攻关项目的具体实施,彻底解决了铜钼分离长期存在的问题,实现经济效益1100余万元,该项目获中铝集团2016至2017年度“金点子”奖、中国铜业2017年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2018年,由他发起和参与的拉拉公司选矿车间《一种新型给料机》项目成功攻关,并荣获国家专利证书。新型的硫化钠给料机能实时均匀地添加硫化钠药剂,并能上下调节给料量,减少人工添加硫化钠的劳动强度,确保了硫化钠浓度的稳定,每年可节约150余万元。
2018年,拉拉公司选矿车间在保证主产品铜、钼生产指标优化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开展铁流程工艺优化攻关。王竹云又开启了持续探索之路,总结摸索出了一组根据原矿铁品位变化弹性调控,准确掌握槽底水水量、磁选机槽底最佳作业浓度的攻关数据,为提升铁精矿质量和产量打下了基础。
冬去犹留诗意在,春来身入图画中。风风雨雨30多年,当年王竹云像一颗种子,种进了矿山的土壤,今天,他成了扎根矿山的一棵参天大树。一路上,他身体力行为选矿车间稳住阵地,积极进取为选矿车间不断创新。
优化指标是王竹云永远追逐的目标,他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用满腔热情奉献自己的力量;“初心”“匠心”相辉映,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