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林:彰显铝加工健康发展的正能量

中国有色金属报 2024-06-25 09:16

彰显铝加工健康发展的正能量

——摘自在2024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葛红林

最近有种说法,疫情之后,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我认为,这是有发展事实支撑的。比如,尽管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复杂,外需增势并不稳固,地缘政治、贸易壁垒、航运价格等干扰因素增多,企业接单履约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但是,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与铝材应用相关度较大的消费电子类产品,在度过周期性低谷后,复苏回暖势头明显;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如汽车、船舶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5月份出口金额分别增长20.3%、67.7%。

当前我国铝加工业的

发展态势和新挑战

回看近年来我国铝加工业,总体上继续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铝加工材产量延续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4695万吨,比上年增长3.9%,持续保持增长。

二是出口呈现潜力未减的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出口铝加工材和制品809万吨,虽然下降了8.3%,但仍处于高位。另外,出口下降主要是受海外用户疫情期间累库,我国疫情放开后逐步去库存所致。因此,出口仍有较大潜力。

三是“新三样”不断呈现带动引领的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光伏型材产量达到340万吨,增长30.8%;新能源汽车型材产量98万吨,增长30.7%;电池箔产量36万吨,增长28.6%。此外,其他细分市场涌现的新机遇也在为行业发展积蓄新动能。

四是科技创新不断呈现全面发力的发展态势。“高性能铝合金大规格挤压材制造与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装用铝合金高品质板带箔开发与产业化”等5个项目获评“202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南山铝业、兴发铝业、华昌集团、和胜股份获评“第24届中国专利奖”;全行业在装备升级改造、智能化产线等方面全面发力,进一步提高了国家重大项目保供能力,行业竞争力永葆国际前列。

五是铝加工业不断向绿色低碳发展。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铝加工企业持续提升再生原料利用水平、积极依托绿电铝资源布局、主动实施流程和工艺的绿色转型、大范围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使用。截至2023年底,华建铝业、创新金属等60多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看到上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铝加工业正面临着市场需求等变化的新挑战。

一是部分传统产业市场需求的减量影响。比如,受房地产业的影响,建筑铝型材产量连续3年下滑;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2023年,轨道交通车体型材产量下降11.1%。二是部分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的波动性影响。比如,2023年,我国铝箔产量增长仅为1.6%,其中,电子箔产量下降18.2%,应用领域宣传需求远大于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增幅又远低于新增产能的快速扩张。三是部分出口产品市场需求的减量影响。比如,2023年,铝加工材和制品遭遇了美国、印度等5起贸易救济案件。今年以来,美国进一步提高了对华钢铝等产品的301关税,其中,受影响的铝产品约21万吨,税率将从0~7.5%提高至25%;欧盟对华电动车出台了最高38%的临时关税措施,2023年,中国出口的155万辆电动汽车中约40%销往欧洲;美国和英国还分别针对中国铝制餐具和铝箔产品启动了贸易救济调查,合计涉案金额约2亿美元。

当前铝加工业

需要突出做好的工作

上述这些市场需求的变化,有的是铝产业阶段性、周期性的变化,而有的却是不可逆的变化。总体上讲,我们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识变应变求变,努力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一要加快传统企业改造。要准确把握铝加工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紧扣市场需求,因企制宜地创新工艺和流程再造,实现产品迭代竞争力;要积极向深加工延伸,扩大近终型产品的比重,不断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发展。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增加再生铝保级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收获。

二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新发展动能的关键杠杆。要遵循新质生产力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聚焦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的功能性铝材,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用产品的实用性和替代性的新突破,支撑和助推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要持之以恒扩大铝应用。经过多年努力,铝基新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交通、电子、包装等领域,要进一步寻找更高端应用场景。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地扩大“以铝节铜”“以铝节木”“以铝代钢”和“轻量化”等应用成果,当前,更要聚焦以铝节铜,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加快节铜新产品开发,充分挖掘节铜潜力,最大化地实现节铜目标。此外,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不断创新和丰富国内铝加工材应用场景。

四要努力推动高水平出口。铝是我国除钢铁外贸易摩擦最多的领域,案件总数近80起。尽管如此,我国铝加工材和制品的韧性足和竞争力强,近3年出口依然保持在800万吨以上的高位,今年1—4月,又同比增长了11%。我们要努力推动高水平的出口,对外,要进一步提升外贸商务水平;对内,以高质量的产品、高水平的性价比,不断赢得国际市场。

企业如何摆脱“内卷”

最近,经常听到不少铝加工企业对于“内卷”的抱怨和担忧。有的说,电池箔有“内卷”;也有的说,汽车板也有“内卷”。

(一)“内卷”和竞争的区别

“内卷”和竞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竞争通常是在合理的规则和范围内,通过提升自身实力来争取更好的结果,往往能推动产业进步和发展。而“内卷”则是竞争走向极端和异化的表现。往往通过价格战等低层次手段竞争,甚至超出企业承受能力和不惜代价维持市场份额,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行业企业共输。

(二)“内卷”的主观原因

“内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4个。一是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稳定。宏观经济波动、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使得企业更倾向于在熟悉的领域内竞争。二是某些领域的技术门槛较低。新企业往往容易进入该产业,进一步加剧竞争。三是企业缺乏战略眼光。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开拓新方向,而是局限于传统竞争模式。四是模仿跟风现象普遍。看到别人成功就盲目跟进,缺乏个性化发展路径。

(三)企业要发挥减少“内卷”的正能量

“内卷”对企业发展的危害很大,一旦出现“内卷”,往往很难自我修复和消除,有的修复时间长,有的消除代价大。过去,企业家常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讲如何摆脱“内卷”。我认为,如何减少“内卷”,是行业企业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检验着企业家的社会影响力。

一要坚决摆脱跟风投资的坏习惯。跟风投资,一哄而上,是过去相当一个时期以来,乃至到当今的社会通病,铝加工业也毫不逊色。在短缺经济、改革开放之初,那些“抢先干,跟着上”的做法不宜再延续。投资也要创新,要敢于和善于开创新赛道。

二要坚决摆脱规划同质化的大问题。“上兵伐谋,规划先行。”然而,一些企业规划经不起推敲,有的太原则、有的太粗糙、有的太含糊,往往编制出“内卷”型的规划。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遵循上级目标任务确定规划,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确定规划,二者完全不相同,后者充满着挑战和风险。企业领导人要下足规划的功夫,对当前要研究透,对未来要谋划准。

三要坚决奉行专精特新的正确道路,这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中小企业是铝加工业发展的生力军,最有条件深耕应用领域,再深加工,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办成专精特新的优质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办成独立自主的社会离不开的企业。为实现专精特新的目标,中小企业要积极与国内外先进企业打交道,寻求合作新渠道、新模式。

四要积极开拓减少“内卷”的新赛道。相对于“内卷”的概念,最近派生出“外卷”的概念。“外卷”强调开放性、创新性、合作性、拓展性的发展模式,其实就是跳出“内卷”的外拓。减少“内卷”要有开拓的精神,要敢于和善于开拓企业新业务、新赛道和新模式,积极寻求新机会,增创新优势,赢得更健康的市场环境。比如,探索新兴技术应用,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或提升产品性能。又如,立足全球需求,洞悉海外新趋势,拓展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再如,积极开展上下游的融合对接,以及跨界跨行业深度合作,开辟新的业务模式和增创新的业务价值。

五要积极塑造减少“内卷”的正能量。行业自律是减少“内卷”的根本之策,如何实现行业自律,需要企业、政府和协会的通力合作。近年来,有色协会积极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比如,在中央领导下,在协会和电解铝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取得了电解铝法治化、市场化改革的“天花板”成果,避免了电解铝行业的“内卷”。又如,多次召开板带、箔、型材企业家年度论坛,达成了加强自律、减少“内卷”等多项共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需要指出的是,减少“内卷”的主体是企业,每家企业都要贡献正能量,要防止“一边吐槽‘内卷’,一边加剧‘内卷’”的行为。行业龙头企业要发挥减少“内卷”的引领带动作用,并将其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检验之中,增添行业正能量,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

今日铝价微信推送
关注九商云汇回复铝价格
微信扫码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商务客服
展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