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在索通】向“绿”而行 索通发展跑出“加速度”

中国有色金属报 2024-06-22 10:4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新发展阶段,我国铝工业对绿色低碳发展有着更高要求。被喻为电解槽“心脏”的炭阳极,是铝业发展的亲密伴侣,加快炭素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对促进铝工业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近年来,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通发展)作为引领炭素行业发展的头部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着眼于大局,勇当开拓者,制订低碳发展“0-20-1000”目标并持续践行,以绿色生产力作为新引擎,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为铝工业节能减碳贡献力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开拓新机遇。

近日,记者一行先后走进索通发展所属碳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通)和山东创新炭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创新炭材料)生产现场,从索通发展一项项细致的降碳举措和清洁通透的生产环境中,感受着奋力奔跑在降碳路上的索通人,为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做出的努力。

抢抓机遇

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底色

2020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绿色生产力发展不仅利国利民,更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双碳”目标提出后,索通发展通过深入学习领会,敏锐地捕捉到落实“双碳”目标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和为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在索通发展北京总部,碳通总经理李焰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索通发展在绿色生产力发展中的路径与举措。

索通发展始创于1998年,从贸易起步,是以预焙阳极为主导,向碳材料产业延伸探索,追求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商用预焙阳极生产企业,阳极出口量自2008年以来始终居全国首位。索通发展一直秉持绿色生产力发展理念,从第一个炭素工厂的建设就按照绿色工厂的目标设计,实现清洁生产。索通发展目前在全国5个省份有11个生产基地,在“2+26”个城市的生产基地均为环保A类企业。其中,山东创新炭材料是2018年建成,2019年一期正式投产,目前预焙阳极年产能94万吨。记者在现场看到,从拉运原料车辆入厂,经过智能地磅系统称量、卸料、进入料仓,到各个环节的配料、上料已实现全流程自动控制;石油焦原料输送系统采用全密闭输送及钢板仓储存,全流程无粉尘污染;生产现场环境通透,生产有序进行。这里是索通发展生产现场的一个缩影。可以看到,清洁生产在索通发展已成为常态化。

如今,索通发展从自身产品减碳及服务关联行业降碳出发,加快落实“双碳”目标,筑牢绿色生产力发展底色。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会出台多项相关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近日,国务院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这一方案的提出,对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要求。

索通发展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不遗余力地推动降碳工作。2021年,索通发展委托相关单位深入企业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碳盘查工作。“正是通过这次盘查,让我们看到企业节能降碳还有更多潜力,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企业的发展。”李焰说。

2021年,索通发展制订了“双碳”发展规划,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碳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推动索通发展“双碳”目标的落实。方案中,索通发展明确定下了“双碳”目标,即“0-20-1000”目标。“0”是指到2055年,实现阳极生产运营边界内的碳中和,“20”是指到2025年,索通发展产品净耗在目前行业平均阳极净耗的基础上降低20公斤,“1000”是指到2027年,帮助下游电解铝用户将吨铝电耗在国内平均水平基础上降低1000千瓦时。随着这一目标的提出,索通发展将由为下游客户提供“单一预焙阳极产品”向“多产品+服务”模式的“电解槽减碳节能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提质升级,为原铝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索通贡献。

2022年,索通发展发布了《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有规划、有实施、有保障、有监督,实现了工作的闭环管理,进一步保障了组织层面的协同及目标的达成。索通发展每年定期开展碳排放盘查,持续关注并实施碳资产业务开发;在数字化转型中,索通发展推出了碳管理可视化平台,以提升碳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索通发展积极参与碳素行业碳核算标准的制订,引领行业绿色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积极参与碳排放相关标准的编写/修订,发出行业的声音;与罗克佳华合作,成为行业首家实施CO2在线监测项目的企业,该项目收集并分析CO2排放数据与计算值的差异(目前行业内都是计算值),为进一步完善产品的碳排放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索通发展通过从集团层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制订工作计划,并跟踪落实,使“双碳”目标在公司落地并协调统一推进。

【新质生产力在索通】向“绿”而行 索通发展跑出“加速度”
山东创新炭材料焙烧生产现场

节能降碳

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势能

索通发展提出“0-20-1000”目标,归根结底是要在每一个降碳环节体现效果。如何抓好工作落实?李焰说:“从实施层面看,主要是目标分解制。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工作,并纳入日常经营目标管理及项目管理过程,将‘双碳’工作有机地融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根据该公司目前开展的业务,就落实好“双碳”目标,索通发展分别从阳极生产和电解铝生产两大板块入手。阳极降碳重点从供应链、能源端、研发端展开,能源降碳对索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从炭素生产流程来看,煅烧、成型再到焙烧三大工序将有大量的能源消耗,余热利用则是降低节能降碳的重要手段。通过节能降碳,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强势能。

【新质生产力在索通】向“绿”而行 索通发展跑出“加速度”

记者在山东创新炭材料二期生产现场看到,采用大型顺流式罐式煅烧炉的煅烧系统正在清洁平稳运行中。索通发展所属山东创新炭材料有限公司设备总工程师周国景向记者介绍说:“二期煅烧系统共配置4台152罐煅烧炉,年产量60万吨,实收率相比同行业提高3%。”近年来,索通发展在余热利用上,开发了罐式煅烧炉三级阶梯式余热利用体系,对石油焦煅烧过程中的高温、中温、低温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满足工厂用电用热需求,降低工艺过程能耗,提高余热利用效率,节能和环保效益显著。

在预焙阳极生产过程中,煅烧排放占据碳排放的最大比例,约为40%。其他排放源包括使用天然气、焦炉煤气和煤沥青所产生的排放。“索通发展节能降碳重点从清洁能源替代、能源使用、能源回收等3个方面开展工作。”李焰介绍道。

为减少生产环节碳排放,索通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开发不烧损填充料部分代替冶金焦。2023年,索通发展不烧损填充料使用量同比增长77%,填充料产生的碳排放量较上年减少5787t,实现阳极产品碳排放降低5kg/t。二是用清洁能源替代外购电力。索通发展积极规划建设余热发电设施及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进而大幅度减少外购电能。2023年12月,索通发展在山东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该项目累计发电10.9万千瓦时,减少碳减排96.4吨CO2,该项目预计全年可发电750万千瓦时,可减少碳排放6633吨CO2。同时,索通发展在云南的生产基地也将在2024年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其他生产基地也在调研中。三是积极建设绿色物流项目。索通发展将逐步把厂区内短途运输物流车、叉车等柴油车辆全部替换为新能源车,以促进厂区内物流的绿色转型。索通发展计划以嘉峪关工厂为示范,将短途运输物流车辆全部换成新能源车。此项目是该公司为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把握电能替代趋势,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的重要举措。2023年,索通发展绿色物流运输量达56.4万吨。

索通发展2023年节能降耗成果显著,各工序能耗水平均处于领先水平。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为215.42kgce/t,包括煅烧、成型和焙烧在内的三个工序的能耗均符合GB 25325《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的限定值标准。

【新质生产力在索通】向“绿”而行 索通发展跑出“加速度”

低碳产品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目前,索通发展已经实现炭素阳极出口市场份额占全国出口的40%。索通发展山东地区总经理助理张岩介绍说:“索通在市场推广和客户品牌建设,以及自有质量管控等方面在做持续提升和改善。山东创新炭材料一期60万吨全部供应国内市场,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并得到客户的充分认可。创新炭材料二期产品定位主要是用于出口,从工程设计、工艺控制、设备选型,以及技术人员梯队选拔,都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满足国外高端客户。山东创新炭材料二期自今年投产以来,全年预计出口量将超过20万吨。”

【新质生产力在索通】向“绿”而行 索通发展跑出“加速度”
山东创新炭材料炭块库

创新驱动

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往往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索通发展始终以创新研发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科技进步推动行业绿色生产力发展,打造具有索通特点、代表行业水平的绿色产业生态。

“索通发展从成立之始,就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工作。”李焰告诉记者。2012年,索通发展的铝用炭素研发中心投入使用。“那是世界最大的铝用炭素研发中心,中心配备的都是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实验器材,更配置了瑞士R&D公司生产的全套中试线生产设备。”这足以看到索通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决心和韧劲。

目前,索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了公司级、事业部级、工厂级的三级研发体系,公司级成立总部研究院,研发及孵化引领行业发展的颠覆性前沿技术;事业部级重点研发阳极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工厂级主要开展阳极产品现场改善型课题研究。

索通发展紧紧围绕“0-20-1000”目标,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绿铝技术”,为客户提供低碳综合解决方案,重点打造两大研发主体,一方面,打造上下游产业端协同创新科研平台。索通发展利用索通与下游客户合资建厂的独特商业模式,打造炭素—电解互联互通的科研生态,立足于用户体验,开发更长寿命、更低消耗的阳极产品。另一方面,打造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索通发展收购中南力行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持股),布局节能阳极组综合节能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广;成立索通-东北大学铝冶金技术创新研究院,围绕困扰电解铝行业发展的三大“卡脖子”问题——资源、环境、能耗,开展产学研合作,助推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和行业推广。

近几年来,索通发展为客户提供了一系列的低碳解决方案,以创新驱动激发新质生产力动能。索通发展充分了解客户产品需求,重点攻克技术难点,以低消耗阳极技术、阳极抗氧化技术、全生命周期开槽技术、电解含氟固废资源化增值利用等技术提高原铝企业阳极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助力价值链减碳。

索通发展深耕炭材料行业多年,积极与产业链伙伴探索共赢合作模式,为下游电解铝企业提供一厂一策的综合阳极解决方案,创新阳极新配方技术理念,通过减少掉渣量、降低阳极消耗,实施“均质化+低消耗+全生命周期管理”阳极优化集成方案,帮助下游客户实现延长换极周期,降低阳极炭耗,提高高纯铝比例等。2023年,索通发展与下游客户深度合作,开展“高体密、低电阻、高强度、均质化、低消耗”的阳极工业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产品延长阳极使用周期1天,降低炭耗13千克/吨铝,相当于吨铝减少碳排放46千克。该低消耗阳极在2024年正式开始推广应用,实现整体降碳耗的规模优势。与另一个下游客户的合作,实现99.85铝比例从25%提高到80%以上,达到业内先进水平。

索通发展将与客户的技术合作成果和数据在平台共享,形成技术互联互通,与客户共享增量,促进与合作伙伴在科研领域的深入合作,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

同时,索通发展正在开发节能炉窑。“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如果技术开发成功,炭素生产焙烧系统的碳排放可大幅减少。”李焰表示。

这些年,索通发展在绿色生产力发展实践中获得多项荣誉。2010年,成为首家全国性的炭材料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中心;2016年,获得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协会(美国TMS协会)颁发的年度最佳绿色实践奖,该公司董事长郎光辉成为首位中国领奖者;2020年,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就在几天前,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24全国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索通发展获得“全国循环经济技术中心”称号。这些都是对索通发展在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中的见证与肯定。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更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绿色发展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和强大动力。索通发展将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抓住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在绿色生产力发展中继续加速奔跑。

今日铝价微信推送
关注九商云汇回复铝价格
微信扫码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商务客服
展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