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29日,2019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绍兴)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诸暨召开。大会以“铜材料,新跨越”为主题,从技术创新、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方面,对我国铜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努力实现进口替代和高端铜材的自给自足,打造世界一流的铜加工产业,逾900人出席此次会议。此次大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绍兴市政府、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主办,诸暨市政府、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海亮集团共同承办,楚江新材、中铝华中铜业、宁波金田、金瑞期货等27家企业协办,会议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绍兴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陈全训,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何季麟,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建平,《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韩文高,绍兴市副秘书长章长胜,诸暨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芬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材料处处长戴迪荣,诸暨市副市长朱宏伟,绍兴市经信局副局长金毅,铜陵市副秘书长皇甫越,上海期货交易所大宗商品服务部总监鲍建平,海亮集团党委书记冯亚丽、董事长曹建国等出席开幕式。陈全训会长致开幕辞;盛阅春致欢迎词;王芬祥介绍诸暨铜加工产业情况;曾建平、鲍建平、曹建国分别为大会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范顺科主持。
陈全训会长在讲话中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铜加工行业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成就有目共睹。但产业发展到今天,在深层次结构性的老问题与新形势下,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带来的新问题相互交织,更使产业的发展面临复杂的考验和挑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产业大而不强,自身有短板。
陈全训会长强调了三点内容: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推进行业、企业高质量、有效益增长;二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努力补齐短板,做好企业自己的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下,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补短板,特别是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要加强研究、加强自律、加强协同。企业和行业都要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预判,要对出现的新情况迅速反应,加强沟通,密切跟踪,深入研究,提出举措。为了行业的整体利益,越是在复杂的环境下,越要强化自律行为,加强行业协同,避免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无谓内耗与自相伤害,努力防控各种风险。
盛阅春说,绍兴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大市,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重点传统产业产值比重在60%以上,其中金属加工产值超过600亿元。近年来,诸暨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利支持下,吹响了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集结号”,打响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发令枪”。2018年,诸暨铜加工产业入选浙江省首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试点,铜加工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绍兴将以此活动为契机,不断拉长产业链、做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铜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塑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绍兴样板”,贡献“绍兴力量”。
王芬祥介绍,铜加工产业是诸暨工业经济的金名片。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的企业家和产业工人,创业创新、砥砺前行,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铜加工产业集群,也成就了因铜而富、因铜而兴的中国“铜”镇—店口镇。近年来,在传统制造业寻求转型突破、华丽转身的时代机遇中,诸暨抢抓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机遇,打响了铜加工产业改造提升攻坚战,聚焦高端、精密、智能制造,走出了一条创新引领发展、数字驱动转型的道路。2018年,实现全行业产值超500亿元;其中规上产值为236亿元,居浙江省34个分行业试点第二位。产业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链完备、创新链活跃、成长链完整、市场链通畅。今后,诸暨将一如既往地开放加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省“四大”建设机遇,依托“与杭同城”融合发展优势,加快打造全国最大的铜加工材料及制品研发制造基地。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每个来诸暨投资兴业的市场主体提供最优良的市场环境。持续实施政策激励,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扶持铜加工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为铜加工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曾建平表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材生产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当前我国铜加工产业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需要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争。但企业在创新研发实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材料研发和生产工艺两个方面。为此,行业要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放创新,努力解决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不断改善行业产品结构,有效满足航天航空、军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对高精尖深加工产品的需要,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铜加工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行业要加快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大力推广普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不断提高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持续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降低不良率、增强协同制造水平。我国作为铜加工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刻不容缓的任务。要着力从设计节能生产工艺、推广高效节能设备、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新型铜加工制造体系。
鲍建平表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又恰逢上海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20载,上期标准仓单平台将为广大有色金属产业链企业提供新的流通渠道,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期现对接的各项场外衍生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为实体经济服务、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曹建国提到,与铜结缘30载的海亮从乡间走出,健步迈向世界舞台,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铜加工企业之一。海亮深谙铜加工行业风险,率先建立了“净库存”等风险管控体系,从而挺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铜价急速下跌的危机,成为逆势崛起的压舱石和业内风险管理典范,至今无人比肩。海亮将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作为社会责任,着力打造技术与管理的制高点。海亮坚信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笃信市场强大的资源配置力。经过30年发展,海亮已成为拥有3家境外公司,2万余名员工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2018年,集团营业收入1736亿元,综合实力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09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2位,浙江百强企业第5位。
开幕式后,举行了中国铜板带行业突出贡献人物、优秀企业家和先进工作者颁奖仪式以及2018年“中国铜管材十强企业”授牌仪式。仪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章吉林主持;陈全训会长为2名铜板带行业突出贡献人物颁奖;文献军副会长、范顺科副书记共同为5名优秀企业家和7名先进工作者颁奖,随后为中国铜管材十强企业授牌。
开幕式结束后,韩文高、范顺科副书记、海亮总工程师赵学龙、日本中尾金属株式会社王炜晟、黄崇祺等嘉宾依次作题为《危和机同生并存的中国经济》《中国铜加工产业面临的形势与努力方向》《铜加工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日本铜加工业生产和流通现状》《铜铝导体材料先进制造的新基站》的报告。
本次会议期间还将举办多个主题论坛,内容全面涉及铜加工产业各个领域:中国涉铜高校材料学院及研究院院长论坛共有9位专家演讲;铜加工市场与资本论坛共有7位专家作报告;铜板带、箔产业发展论坛共有8位报告人分享精彩内容;铜管棒线及特种加工产业发展论坛围绕7个题目展开探讨,铜加工产业技术成果交流会邀请4位专家沟通交流。会后,还组织参会人员前往海亮有色智造园区、海亮股份数字车间和海亮教育园实地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