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有色金属报 2017-08-17 10:35

铜加工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材生产国和消费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铜加工产业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保持了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铜产业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整个行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应看到,全行业仍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为更好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提出十个重点领域和五个重大工程,其中新材料是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去年年底,国务院成立了23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马凯副总理担任组长。今年年初,又组建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务院从加强统筹协调、聚焦发展重点、提高创新能力、完善平台建设、拓展应用领域、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部署了工作重点,中央和地方都在全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将“精密电子铜带、铜镍合金板带材、高性能铜箔”列为了着重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铜加工行业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照建设制造强国目标的总体要求,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在保持传统电力、家电等领域稳定发展外,积极与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合作,开发新兴产业用铜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抢占高端市场。
中国铜产业基本概况
2016年,我国铜采矿企业共274 家,资产总额1040亿元、负债率58%,主营业务收入668亿元;铜冶炼企业209家、资产总额4668亿元,负债率63.8%,主营业务收入8506亿元;铜加工(包括铜线、铜板带、铜箔、铜管、铜棒等)企业1302家,资产总额4004亿元,负债率59.4%,主营业务收入10071亿元。全国铜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9245亿元,与整个有色金属行业比较,铜产业资产占全国有色行业总量的23%,收入占35%。
我国铜产业储量总额3000万吨,全球占比4%,排名世界第六;铜矿产量161万吨,全球占比10%,排名世界第二。以下三类总量均为世界排名第一,分别是铜精矿产量766万吨,全球占比34%;铜精矿消费量1030万吨,全球占比46%;铜材产量1682万吨,全球占比65%。
目前,我国铜矿分布由原五大基地为主,逐渐扩展到向西部地区延伸,如内蒙古、新疆、西藏等。铜冶炼行业除了在四大资源基地分布外,在沿海地区(山东、广西)在铜冶炼分布的比重在加大。铜加工行业分布部分由发达省份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和上游生产基地转移。
2010年以来,铜产业投资发生了一些变化,矿山投资比较稳定,且在2014年铜矿山投资大于冶炼,近几年投资额都维持在250亿元左右;冶炼投资在2011年达到338亿元高峰,随后投资出现大幅下降,2016年为190亿元;铜加工行业投资热点不减,2016年达520亿元,2016年整个铜行业投资953亿元,占全国15.3%。
中国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生产方面,数据显示2000~2016年,铜材产量年均增长15.8%,远高于铜矿和精铜增长速度。但近几年增长幅度明显放低,近三年,年平均增速为7.2%。资料显示,2016年铜材产量1682万吨,是2000年的10倍。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1~6月铜材产量1014万吨,同比增长7.66%。2000~2016年铜矿、精铜生产增长速度分别为6.6%和11.3%;2017年1~6月铜矿和精铜同比增速分别为4.09%和7.16%。
世界铜加工主要生产国为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意大利和中国。2001年中国铜材产量占世界比例为14%,排名第三,到2016年,此比例上升到65%。
过去十年,我国国内铜加工产品结构比例中,线材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6年,铜线材占比由2010年的38%上升到44%;管材比例由2010年的18%下降到2016年16%;2016年板带材比例比2010年下降了3%。
进出口贸易方面,多年来,我国铜材一直呈现净进口状态,但净进口量逐年在减少,2004年净进口量最高达80万吨,随后铜材进出口量均在下降,2016年净进口量为11万吨。2017年1~5月净进口量为2.5万吨。从产品来看,除铜管处于净出口以外,其他产品均为净进口。
铜管是我国铜产品生产增长最快的品种,2000~2016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2016年我国铜管产能320万吨,产量为280万吨,产能利用率87.5%,也是铜加工产品产能利用率最高的。排名前10家生产企业产能151万吨,占比47%;产量105万吨,占比37.5%,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2003年开始,铜管为净出口,近几年,我国铜管出口量在15万~17万吨之间,进口量在1.5万吨。
2010~2016年我国铜板带产量年增长7.2%,2016年为325万吨,成为第二大类铜加工产品,产业集中度较低。16家代表性企业产量共计87.4万吨,占全国27%。企业规模偏小,产能利用率预计为67%。这说明,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普通产品产能过剩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加工费下降。铜板带是我国净进口铜加工产品,但净进口量在减少,2006年进口量最大是33万吨,近几年进口量在13万吨左右,而出口量一直维持在3万吨左右,目前没有较大突破。
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锂电铜箔需求突增,造成2016年铜箔市场供应出现短缺,成为市场投资最热的品种。2010~2016年铜箔产量年平均增长10.4%,其中2016年产量为29.16万吨,增长22.3%;预计2017年铜箔产量将达35.8万吨,同比增长22.7%。其中锂电用铜箔产量2016年为5.88万吨,占整个铜箔产量的20%,而2011年此比例仅为6%。铜箔的主要生产企业产业集中度较高,有11家企业产量超过万吨,占全国产量近90%。多年来,我国铜箔仍依靠净进口,每年进口量在13万吨,出口量在2万~3万吨。另一方面,覆铜板呈现进出口状态,近年进口8万吨,出口10万吨。
2016年铜杆产能1120万吨,产量67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0%,有20家生产企业产能超过20万吨,最大企业产能达100万吨,2016年前10家企业产能406万吨、产量近300万吨,产能利用率达74%,产量占全国的44.5%。
中国铜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铜加工产业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布局分散。今后除了在发达省份和沿海地区分布铜加工基地,在铜资源分布地会加大铜加工产业基地投资,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会增加一定份额。
二是产业集中度提高。未来行业竞争激烈,一方面行业兼并重组增加淘汰落后企业。另一方面,新进入者加入,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市场等优势,参与提升行业竞争力,提高行业集中度。
三是市场需求仍有空间。未来市场呈现高、中、低不同层次需求,中低需求增长缓慢,高端产品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同质化趋势明显,市场竞争激烈。
四是铜加工大型企业向规模化、国际化趋势发展,中小型企业将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五是“走出去”步伐加快。借助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加快国际合作。主要体现在扩大产品出口、海外并购趋势、在境外投资建厂三个方面。
六是产业技术升级。“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两化融合在铜加工行业推广将凸显行业竞争力。
七是呈现园区发展模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已有铜加工企业退城入园、新企业布局在高新区或新材料基地等,而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服务功能也由此加强。
八是产学研合作加强。为了拓展创新驱动,加强科技攻关,企业将更多地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加强多方面合作。
中国铜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我国铜产业发展重点,首先是创新发展。模式方面,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多种经济成分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设,建立大型铜加工企业和研发基地,树立国际品牌战略。科技方面,要围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科技攻关,开展新型材料研究,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扩大新型领域的应用科技攻关,满足在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行业可推动实施“互联网+铜”,加快智能化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管理方面,应增强企业战略管控、投资决策、财务管理、资本运作、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控制力,实现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体制方面,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发展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确引导、激励员工的行为,激发员工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断积累企业发展后劲。
其次是开发发展。铜产业要借助“一带一路”愿景,以产业链的模式“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支持以产品换资源、以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材料基地等产业链的模式“走出去”,从国家层面统一协调,为“走出去”企业引入战略合作者。同时,加快铜加工产业“走出去”步伐,健全材料产业“走出去”服务保障机制,加强经贸、外汇、财税、海关、外交等政策协调和支持。还要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参与新材料研发、产品国际标准制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再次是协调发展。建立铜产业上下游产业信誉体系,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协调配套、共赢发展;建立物流、回收、产品研发体系;严格执行《环境法》、建立在线污染物排放的监控系统,保障生产、居住生态环境优美;企业建设与城市规划相互衔接,还应注重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平衡各利益方关系。
最后是共享发展,铜加工企业要重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履行对用户、员工、社区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责任。改善企业所在地基础设施和矿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吸纳本地员工。实现企业反哺社会,使得企业属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区域共同发展。
(本文内容由本报记者邱熙然根据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中奎在2017年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论坛报告内容整理)

今日铜价微信推送
关注九商云汇回复铜价格
微信扫码

相关推荐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code/application/modules/News/views/mobile/collection/detail.html on line 36
微信公众号
商务客服
展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