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内有色金属废料回收体系建设
自然资源部经济研究院资源经济管理研究室主任 陈甲斌
围绕服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实施,新时代铜矿资源战略目标为优先利用境外铜矿资源和国内外废杂铜,形成“一底两翼”的资源保障格局,建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相适应的高质量铜矿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路径为国内矿山供应15%~20%、境外精矿和精炼铜供应60%~65%、废杂铜供应25%~35%。
我国“资源瘦身”和资源需求高端化叠加,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扎实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拓找矿新领域、开创找矿新地区,加强国内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和绿色勘查,推进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建设,努力做到资源供给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供给质量。
坚持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原则,寻求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最优,实现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共赢,努力降低生态赤字,2025~2030年精矿产量约达到220万吨。国内资源开发起到“保底”作用。
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创矿业国际合作新局面。一是打造跨国矿业航母,全面提升矿业国际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强应对全球矿业市场的能力。二是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全球矿产资源经略中机动灵活的优势,强化“一带一路”资源对外合作,实施矿产品自由贸易投资保障工程,加强国际资源走廊建设,全球布局资源基地,构建稳定安全多元的全球资源供应体系。三是构建1~2个全球性资源对话平台,积极参与矿业绿色发展全球治理,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矿业伙伴关系,共同应对资源欠账、生态赤字和治理短板。四是加快国内改革,建设和完善矿业资本市场,支持社会企事业单位参与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调整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政策调整,推进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2017年,中国废铜进口量355.76万吨,同比上升6.26%。随着七类废料进口政策的调整和相关标准的出台,这种势头估计难以持续,未来原料来源将以国内回收为主。
目前,废铜产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较低、分级及环保治理技术亟须升级、协同处理有待加强等问题。
讲到废铜产业发展趋势,一是再生金属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保监查、关闭散乱污企业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再生金属产业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能。冶炼渣环境保护税25元/吨,可能会对原生矿选矿和精矿冶炼企业生产成本带来压力,一些大型冶炼企业势必选择有色金属废料代替一部分原生矿进行生产,进而带动国内有色金属废料需求量的上升,提高整个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性。二是国家产业政策及配套措施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当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随着国家对再生金属产业的重视,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等积极投资再生领域,再生金属产业竞争正在发生激烈变化,行业竞争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三是技术成为保证再生金属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但是突破性、颠覆性技术一直没有出现。新时代中,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重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突破性技术的普及将决定未来产业走向。四是国内废料将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支撑。《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将会对我国有色金属废料的进口造成较大影响,重视国内原料的回收,尽快把原料采购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
废铜产业政策方面,一是创建废有色金属回收体系,培育大型回收利用企业/基地。加快创建国内有色金属废料的回收体系建设,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有色金属废料产生源与回收利用企业对接,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回收网络布点和相应服务,打造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的高效专业的回收体系,实现有色金属废料的资源集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产业整合,培育一批有色金属资源绿色专业化的回收处理公司或产业联盟,通过市场化合作机制,使有色金属资源进入规范再生利用企业。二是鼓励协同处理,加强企业协作。加强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拆解处理企业的合作,深度挖掘不同有色金属废料的协同处理工艺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三是突出专业,开发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针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特点,通过建立环保公司、环保管家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问题,加快推动再生金属行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四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绿色发展。逐渐形成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推动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