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铜业寻求突围之路

期货日报 2018-08-28 10:00

美国地质勘探局(UnitedStatesGeologicalSurvey,USGS)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铜储量为7.20亿吨,其中智利为铜储量最大的国家(2.1亿吨)。目前全球约有一半的铜矿山服务时间超过50年,面临矿龄过长的问题。自1990年开始,全球铜矿山平均品位已经由1.6%降至1%,其中智利铜矿整体品位下滑情况突出,大型矿山Escondida、ElTeniente和LosBronces近三年铜矿品位以平均每年减少0.02%—0.04%的速度变化。铜矿品位的下滑制约了全球铜精矿供给增长,加大了控制开采成本的难度并增加了选矿成本。

A铜矿资源丰富

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开采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在世界铜产业链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015年,智利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9%,2006—2015年智利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例为14.3%。2017年,智利生产铜精矿约55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8%。智利国家铜业委员会(Cochilco)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智利铜矿产量为14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20万吨增长18.9%。

按产能计算,世界排名前十的铜矿山中,有5座在智利,其中Escondida铜矿年产能12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能的5%—7%。

智利的铜矿主要沿太平洋东岸分布,这里由于南极洲板块和南美洲板块的碰撞,形成了一条斑岩铜矿化带。铜矿化带相当于智利领土长度的1/2,沿南北绵延2000多公里,北起安第斯山脉,向南延伸到中部圣地亚哥以南的海岸山脉,再向东延伸接近阿根廷边界。共有大、中、小型矿床400多个,包括10多个大型矿床,其中比较著名的铜矿有Chuquicamata铜矿(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ElTeniente铜矿(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和Escondida铜矿(世界上产能最大的铜矿)。

智利的很多铜矿资源在19世纪就已经被世人发现,但是早期的开采量却有限。主要是因为当时智利的铜矿资本投入有限,而且缺乏有效的开采组织管理模式。同时智利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的短缺也制约其采矿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加工技术不断更新、经济改革和投资吸引力增加,智利的铜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其支柱产业,智利也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铜国,经济水平跃居拉丁美洲地区前列。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智利年均铜产量从200余万吨增加至500余万吨,2017年,智利人均GDP为15000美元左右,为拉丁美洲地区最高;铜的出口额占智利总出口额的50%,顶峰时期占比为80%。

B铜矿品位下降而开采成本上升

智利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拥有的规模巨大且数量众多的铜矿,但近年来智利的铜矿却饱受品位下降的“烦恼”。

进入21世纪,智利铜矿品位下降超过50%,平均年复合下跌4%。

根据Cochilco的数据,2017年,智利铜矿品位平均为0.65%,预计到2020年,将下降到0.57%。其中露天开采的硫化矿矿山(选矿厂处理)品位从2005年的1.11%下降到了2016年的0.81%,以年复合增长率2.6%的速度逐年下降;而氧化矿矿山(堆浸法处理)的品位从2005年的0.7%下降到了0.6%,以年复合增长率1.2%的速度逐年下降。硫化矿品位比氧化矿品位下降速度更快。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其他地区高品位氧化矿的发现和开采(比如在刚果等地区),氧化矿的品位其实在2013年前呈现上升趋势,之后慢慢下降,所以整个智利的氧化矿品位与世界氧化矿平均品位差距比较大。

按照这个趋势计算,相同成本下,智利现在产出的铜精矿比21世纪初要少了一半,而到2020年左右,这个产出还要下降近10%。

自2005年以来,智利铜矿的生产、支出都在不断攀升。到了2012年,主要矿业公司开始采取措施控制成本,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由于品位下降的原因,智利的矿山开采成本仍然略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并且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在矿山品位下降的情况下,单位矿石能获得的金属铜的体量减少,使得矿企加大了人力、消耗品以及其他生产费用的投入,这使得自2000年至2016年,智利的铜矿C1成本从44.5美元/磅增加到134.3美元/磅,增加了200%。其中人力成本增长最多,增加了35.1美元/磅。除了待摊销成本与信用成本略有下降以外,消耗品、加工费和服务费等与矿山品位相关的费用均有显著增长。

注:C1包含货物到港之前所有成本

近年来世界主要铜矿企业都面临成本上升的问题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智利由于铜矿品位下降比较多,以及应对方案相对迟缓,其铜矿企业在这方面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由于矿山的品位下降是不可逆的,如何在这个局面下控制成本的增长,同时维持铜矿产量成为智利矿山急需解决的问题。

C“铜矿王国”的地位岌岌可危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一部分露天矿场出于成本的考虑,开始转向地下开采。如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Chuquicamata,在近年开始从露天铜矿转向地下铜矿。Chuquicamata所属的智利国有铜业公司称,通过由地上铜矿转为地下铜矿,Chuquicamata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50%,成为智利生产成本最低的铜矿之一。

通过从地上铜矿转为地下铜矿,Chuquicamata将它的生产方式转化成了崩落采矿法。这是一种在回采过程中,不分矿房矿柱,随回采工作面推进,以强制或自然崩落的围岩充填采空区,实现采场地压管理的采矿法。其特征在于运输巷道和堑沟巷道,通过切割槽连通环形运输巷道和装矿巷道,简化了采场结构,实现了一巷道多种用途,减少了采掘工作量,降低了采矿成本。通过采用这种方法,Chuquicamata大幅减少了生产成本。

但是这种方法也伴有弊端。由于地心重力和岩层压迫的影响,采用崩落采矿法的矿井中的矿石相对比较脆弱,导致比较容易发生岩层突裂的情况,潜在的矿难事故风险上升了。

与此同时,采用崩落采矿法之后,原来很多需要人工操作的采矿流程大大减少了对人力的需求。虽然对于节约成本来讲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现有的劳工来说,开始面临被裁员的压力。而这也是近期以Chuquicamata为代表的智利一部分铜矿出现罢工潮的原因。

在Chuquicamata铜矿的6个工会中,有4个工会投票赞成罢工,声称该公司对该矿的改造计划“是一项耗资390亿美元用于更新其老化矿藏的10年计划的关键一环——未能解决近5664名矿工的担忧”。

类似的地上矿场转向地下矿场以谋求更低成本的例子不只出现在智利,近些年也出现在世界其他大型铜矿中。比如位于印尼的世界第二大铜矿Grasberg和位于蒙古的OyuTolgoi铜矿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除了成本之外,另一部分铜矿为了在品位下降的情况下,维持原有产量,选择了提高资本支出来加大生产投入。比如Escondida铜矿在2015年花费了43亿美元建设了一座55Mtpa的选矿厂,在2017年花费了34亿美元构建了一个脱盐装置和供水系统,还有花费2亿美元维护LosColorados的选矿厂。通过增加目前的资本投入,Escondida试图在品位下降的情况下,维持目前的产量水平。

除此之外,随着智利铜矿品位的下降,为了保证整个铜矿产量的水准,在前些年智利又开发了一些新的低品位的铜矿。由于这些铜矿的品位本身就很低,整个智利的平均铜矿品位就又被拉低了。在2014年至2016年新开采的铜矿中,只有MMG公司的LasBambas的铜矿品位接近0.9%,其余铜矿的品位皆小于或等于0.6%,品位都比较低。2016年,智利的铜矿平均品位仍然为0.65%,新铜矿的品位显然又拉低了平均品位。

虽然针对不同的情况,智利的铜矿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办法来应对品位下降所带来的影响,但是整个铜矿品位下降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同时它对产量所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而与之相比,国际上其他新兴产铜大国的铜矿品位相对智利的铜矿品位更高,在未来的铜矿供应中,将对智利的“铜矿王国”的地位产生冲击。

今日铜价微信推送
关注九商云汇回复铜价格
微信扫码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商务客服
展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