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创新路上的西南铜业熔炼分厂

中国有色金属报 2018-10-30 10:16

2018年,是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历经60年风雨之后的新起点。

这一年,精细化管理汇集小流成江海,推动着西南铜业发展;创业、创造、创新的精神,使西南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熔炼分厂承担着西南铜业矿铜生产的重任,在2018年中厘清改变的初心,知晓所处方位,寻机借势,显示了驭势有方、不断发展变化的魅力。

借势突破

项目创新补齐生产短板

熔炼分厂作为西南铜业铜冶炼第一道关键工序的单位,担负着将铜精矿冶炼后产出矿产粗铜的任务,高杂铜精矿处理过程中的难题,成为分厂生产的桎梏。

“2017年四季度大量高含镁铜精矿采购到厂,要把艾萨入炉原料氧化镁含量控制在0.4%以内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只能将镁含量提高到0.5%~0.8%之间进行控制。但是,这个过程中艾萨炉冶炼多次出现炉况不顺、排放困难等情况,高熔点铜精矿的消耗已经严重制约了艾萨炉生产的稳定运行。”西南铜业熔炼分厂技术室杨鹏每当提及此事都忧心忡忡。

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补齐生产短板势在必行。为解决高熔点铜精矿消耗给生产带来的现实困扰,2017年11月开始,熔炼分厂着手梳理艾萨炉渣型优化控制试验方案,对艾萨排放速度、熔池温度控制、炉渣取、送样分析等具体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跟班记录,按梯度适当提高艾萨入炉料中的氧化镁含量。同时,积极与友邻单位交流、学习,多次外送检测炉渣样品、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以优化炉渣渣型控制为突破点,通过改变渣型击破炉渣熔点的方式,达到生产稳定的目的。

从0.4%到0.5%再到0.8%,随着艾萨入炉料氧化镁含量的逐步提高,初步达到了高镁铜精矿持续消耗和艾萨炉稳定运行的目标。针对2018年的库存和持续到厂的高镁原料的消耗问题,1~4月份期间,分厂又多次组织了艾萨炉渣优化试验性生产研究,继续收集试验相关数据,同时将艾萨入炉料氧化镁含量逐步提高到1%的水平进行控制,生产运行稳定。

数据是成果最有力的注脚,更是发展最权威的体现。虽然入炉料氧化镁含量逐步提高,然而,对于剑指一流的熔炼分厂来说,逐梦的脚步从未停歇。

当前,熔炼分厂与科开部联合昆明理工大学共同申报的《高杂铜精矿艾萨熔炼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科技项目课题,被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列为2018年重点项目之一。同时,分厂正积极与昆明理工大学进行配合,为实现艾萨入炉料氧化镁含量控制提高到1.5%以内的目标而努力。

动力更强

新模式加快动能转换

“人多了不一定能多干活,也不一定干得好活。”2017年以来,熔炼分厂对艾萨工区开展了优化员工配置工作,在大量借鉴外部企业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分厂内部实际情况,首先从岗位性质、工作任务目标的关键性及安全责任大小,完成了关键岗位、辅助岗位的界定,再对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岗位职责、使用设备、工作条件、人员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全面梳理,对艾萨区域人员编成及理由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全面分析,寻找出了艾萨工区员工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首先对艾萨制粒岗位进行人员配置调整,由原来“1+3”的工作模式(1名正式工、3名外协工)调整为3名外协工全包业务模式。这一调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外协工全包模式开启后,全年处理了97万吨含铜物料,比“1+3”的工作模式时,提高了17万吨处理量,且岗位安全态势受控。

尝到甜头的熔炼分厂,随后又对艾萨排放岗位人员进行配置优化和工作任务双调整。调整前,排放岗位为3名正式工、6名外协工,采取三组轮流排放模式,年平均开口高度为1.87米,不利于高负荷生产稳定控制。因排放受阻导致停产处理时间达到18小时,为缓解排放压力经常性被迫提温操作,艾萨炉操作控制高温上限达到1235℃,不利于护炉工作的开展。调整后,2名正式工、6名外协工,采取两组轮流排放模式,截至8月,平均开口高度为1.73米,非常有利于生产稳定控制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再提升。未出现因排放受阻导致停产的情况,而且经常性提温频率大幅降低,艾萨炉操作控制高温上限降低至1201℃,为护炉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从7月耐火砖测量数据来看,侵蚀速率降低、受控,有望实现3年炉寿目标。

持续蓄力

并行模式受追捧

2018年,西南铜业熔炼分厂主动接回机械类维修业务,成立分厂维修大班。分厂取消了原有见单分工模式,根据设备种类、特点、维修人员技能水平,采取了设备检维修分类承包制,分起重机械类、皮带及物料输送类、水泵风机及其他等3个专业维修组,突出专业性。

按照每周五的点检例会要求,各生产工区针对区域内设备问题进行汇总,与维修大班协调检修时间,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共同创造最佳的检修条件。提前准备、分工明确,签单、开工,工区积极配合,原来1天的工作现在只要半天就能顺利完成。

遇到临时的抢修任务,维修大班组织精兵强将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抢修任务,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生产工区则积极配合,为抢修创造便利条件,操作人员也经常搭把手,帮着搬运检修备件……虽然工作又苦又累,但打破了原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办事态度,共同营造了和谐共处的新局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各组之间取长补短,协同作战,最大程度上发挥了技能特长,设备维护数量及检修时间大大缩短,检修效率屡创新高,实现了检维修效率最大化。

熔炼分厂以“谁管理、谁点检”的原则,在今年6月份完成设备点检优化工作,避免因专职点检与区域工程师工作职责中出现的交叉与界限模糊导致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将艾萨、锅炉两个区域的专职点检工作交给区域工程师负责,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掌握所管辖区域设备一手资料,提高区域工程师对设备状态的关注度,也提高了点检质量,避免在反复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信息误差。

对备料、电炉区域的专职点检工作由维修大班承担,坚持的同样是“谁维修、谁点检”的原则,让维修人员参与专业点检工作,掌握自己检修设备的运行状况,实行负责设备“终身保修制”。通过2个月的试运行,发现点检工作质量稳步提高,检修质量逐步提升。

观念决定行动,角色决定价值。如今,西南铜业熔炼分厂以创字当头,新字为先,发展脚步愈发坚实,发展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站在建厂60周年的新起点上,西南铜业熔炼分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信心。

今日铜价微信推送
关注九商云汇回复铜价格
微信扫码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商务客服
展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