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矿业绿色发展的谋与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网 2022-04-12 16:48

作为青海省集矿山冶炼、盐湖化工、科技信息等六大产业为一体的大型国企,西部矿业集团近年来从人才工作、科技创新和智慧矿山改造等方面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优势锐意改革,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绿色发展道路。

经过不断改革探索,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331亿元增长至如今的522亿元。2021年,西部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5亿元,是青海省唯一一家连续15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

西部矿业绿色发展的谋与动

西部矿业控股子公司玉龙铜业。

东智西引 不断优化人才质量

“本土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难引进”是青海省国有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开展人才工作,长期面临的困境。作为青海省大型龙头国企,西部矿业集团近年来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人才引进新模式。

冶炼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制约企业创新发展。2018年,西部矿业决定引进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学博士刘远,负责集团公司冶炼生产科技研发与技术指标管理等工作。工作期间,刘远主持研发提钯络合剂,攻克贵金属提钯技术难题,将钯的提取成本降至4万元/千克以下。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原本的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在青海省察尔汗盐湖钾肥生产基地,钾肥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富集氯化镁的老卤。2018年,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段雪院士专家工作站”。该工作站以公司为主体,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延伸青海盐湖镁资源产业链。目前,这个团队参与青海省多项科学技术专业项目。

依托青海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西部矿业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实现“东智西引”,通过协议特聘兼职、参与“智汇三江源”人才项目洽谈会等各种方式将人才“引进来”。另外,与行业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建立长期定向培养模式。

人才优势对企业科技创新和生产效益提升作用显著。近年来,西部矿业建设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一批科研平台和人才基地,累计承担和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61项,获得专利373件,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

为推动人力资源优化,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西部矿业深入开展“去机关化”“去衙门化”工作,减少企业管理层级,严控用工数量。自2016年以来,通过编制“瘦身”,西部矿业总部人数缩减了近1/3,管理层级由原来的6级压缩至5级——总部“去机关化”成效显著,定位更加清晰、机构设置更加精干。

西部矿业推行“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企业员工竞聘上岗,建立管理人员末位淘汰或调岗制度。截至目前,公司及所属各级子公司管理人员323人,其中竞争上岗人数为101人,占比31.26%。通过一系列措施,西部矿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也在调整中不断优化。

变废为宝 降本创效超10亿元

地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拥有丰富的钾、钠、镁、锂、硼等盐湖资源,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和钾肥生产基地,仅探明的镁资源储量就占全国镁资源总量的90%以上。长期以来,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以钾肥生产为主,每生产1吨钾肥产生的废弃物水氯镁石约10吨。由于缺乏成熟的再开发利用技术,这些水氯镁石演变成“镁害”,严重破坏了盐湖的生态环境。

2006年2月,为解决水氯镁石的再利用难题,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通过校企合作联合成立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简称“西部镁业”)。

“察尔汗地区盐湖钾肥企业每年产生水氯镁石约6000万吨,可转化生产1000万吨氧化镁,我们坚信‘镁害’只是放错位置的宝贵资源,青海盐湖镁资源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西部镁业总工程师、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徐徽在西部镁业工作十多年,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采用现金入股的方式与公司开展合作。

“徐徽团队现金入股,不仅是科研工作者的担当,还体现出徐徽教授对于镁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前景以及自身科研能力的自信。”西部镁业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白鹰告诉记者,自公司成立以来,中南大学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支持西部镁业开展科学研究。

事实上,自成立之初起,西部镁业就开展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阻燃剂及高纯镁砂等系列产品开发的技术难题攻关。目前,每年可生产15万吨高纯氢氧化镁、13万吨高纯氧化镁、2万吨高纯超细氢氧化镁、3万吨高纯电熔镁砂及3万吨烧结镁砂,产能跃居世界第三。产品也以纯度高、品质好、价格低等优势远销海内外。

西部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企业飞速发展,是西部矿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西部矿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技术升级、装备升级、工艺优化,升级改造矿山、冶炼等传统产业,集中精力围绕“矿山、盐湖、生态”三大资源开发。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通过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西部矿业累计降本增效和创新创效超10亿元,发展态势不断向好,效益持续增长。

一键采矿 聚力智慧矿山升级

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的锡铁山铅锌矿是目前青海省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蕴藏有铅、锌、金等多种有色金属,其中以铅锌资源量最为丰富。近年来,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采取多项措施探索产业绿色转型之路。

西部矿业绿色发展的谋与动

这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锡铁山铅锌矿区。

走进锡铁山矿区,绿草坪里的野花、松树和黄叶垂榆交相辉映。这个从公元1861年开始开采的老矿山,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走入了智慧时代。

“以前挥铁锹、抡镐头的手工原始开采方式已经不复存在。”在锡铁山分公司智慧矿山管控平台,工作人员王生龙轻点鼠标,整个车间的生产情况便在屏幕上清晰显示,不需现场控制,整个生产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和无人值守。

王生龙介绍,智慧矿山管控平台覆盖采矿、选矿、管理等多个生产流程,在网络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共享、生产优化控制、生产一体化管控和财务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实现创新。

技术创新让“制造”变“智造”。在选矿车间,颚式破碎机正粉碎从地下千米运出的原矿石,并通过传送带送往球磨机和半自磨机。“智慧矿山建设前,破碎机常发生堵料,堵料后由操作工人通知中控室停止设备,再人工处理,既影响生产效率又存在安全隐患。”锡铁山分公司党委书记蔡泽山说,微波堵料控制系统上线后,实现了实时检测、及时报警、快速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安全。

目前,锡铁山智慧矿山建设初见成效,智慧矿山项目也在磨矿专家系统、选矿生产无人值守、机车无人驾驶、溜井料位监测、采矿无人计量、微震监测、三维全景管理系统中完成多项技术攻关。

据介绍,智慧矿山建设仅人工成本累计节约近5000万元。锡铁山矿区实现了矿山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的高耗能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的低耗能的发展模式转变。

“之前灰尘四起的厂房,别说对环境的污染,就连我们工人的眼睫毛上都会布满土灰。”在锡铁山分公司选矿新厂房,伴随隆隆的机器声,选矿工程师王泰存正进行矿石浮选。在如此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工作是王泰存不曾想到的。

近年来,通过推动“绿色矿山”建设,锡铁山铅锌矿的绿化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而随着矿区的植被面积不断增大,降水量也逐年增加。这坚定了锡铁山分公司在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改革创新的决心。

通过采取多项有效措施,锡铁山分公司建成年处理量250万吨的选矿废水处理设施,回水利用率达85%以上,在大大减少自然界取水量的同时降低了废水危害;运行废石及尾矿充填系统,进一步降低尾矿堆存,减少了重金属及风沙对环境的污染;生活区和厂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公园绿化,渣场边坡的喷浆防护、渣场平整、洒水降尘,设置专用的危废库房、定期办理危废物的转移及新建尾矿库按照国家要求铺设防渗膜、配置渗压井及湿式喷淋系统等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按照“做强矿山主业、做精冶炼产业、做优盐湖资源、做实新型产业”的发展战略,西部矿业不遗余力壮大传统产业,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升级和管理升级,在释放增长潜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骆晓飞 解统强 周盛盛 西宁报道)

今日铜价微信推送
关注九商云汇回复铜价格
微信扫码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商务客服
展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