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德铜“对标”已三年。
自提出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铜矿山目标任务,时间已然过半。
这三年,无疑是德铜深刻变革的三年。站在2018年的第一天,审视前程,我们发现,德铜正在一条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雄心开启
“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
2014年10月,当一本《德兴铜矿对标世界一流铜矿山指标体系》白皮书,放在时任采矿场场长李国平案头的时候,他就这样评价。
这本只有五十几页的16开册子,看似单薄,实则厚重。
本世纪初,德铜处理能力就达9万吨/日,跻身世界顶级铜矿山行列,建设世界一流铜矿山目标,开始频繁出现在德铜历年的职代会报告标题上。
一流矿山,千差万别,以谁对标?
谁的指标好,就去对谁的。于是,邱基卡马塔、宾汉、高地谷等八家国际一流露天铜矿,进入德铜视野。《德兴铜矿建立世界一流铜矿山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世界大型露天铜矿山》、《德兴铜矿对标世界一流铜矿山采选主要指标比对表》等一大批基础性研究紧锣密鼓,结果相继出炉。
而真正雄心落地,将对标理念转化为指标目标,就规划在这本薄薄的白皮书上。
此时,德铜的产能已经达到13万吨/日,规模扩张之后,矿山的发展到了又一个关键时期,德铜需要主动寻求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推动矿山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这本承载着德铜雄心壮志的对标一流指标体系,涵盖44个指标,包括生产技术、安全环保、设备、成本,还有自身特色的三产多经和社区建设等等。
德铜的态度很明确,跟世界先进比,跟自己最好水平比,各个方面都必须处于领先水平,任何一个方面有不足,都不能算作真正的世界一流矿山!
作为德铜生产工序的龙头,44个指标中与采矿场直接相关的多达24个。包括采矿场在内的德铜各单位和部室,已经做好发力的准备。
在对标推进会上,德铜矿长管勇敏动员说,“要勇于面对差距,勇于自我加压,勇于寻求突破,通过对标,做到最好,要在国内同行业中树立一面旗帜,在国际铜矿山中抢占领先位置”。
攻关突破
很快,德铜对标工作进入第二阶段,以“重点突破、重点攻关”为标志。
对于德铜2015年职代会上提出的这个思路,时任采矿场爆破工段段长的江国华,至今津津乐道。因为涉及他们工段的“难爆区爆破质量综合优化”就被选为对矿山成本、效率影响较大的十个重点攻关项目、十七个主指标之一。
“只要爆出国外先进铜矿山的效果,综合成本降下来,允许多装药”。
这一理念,来自于对美洲三矿的考察。他们平均2360kg/万t的炸药单耗远高于德铜的1980kg/万t,但因为爆破效果好,铲装效率、粗碎效率、轮胎使用寿命等诸多指标明显优于德铜——从“大成本”的角度出发,适度提高个别单耗,“一本万利”。
这让一直以来对炸药单耗耿耿于怀,绞尽脑汁“花最少的炸药,炸最多的矿”的爆破工段,豁然开朗。
接下来,他们放开手脚。优化孔网爆破参数、改变装药结构、实验孔底隔离器等爆破新技术、开展“区域性定人定钻”劳动竞赛……2015年,采矿大块率、难爆区大块率同比降幅3.3%和3.13%,优于“标的”。
更重要的,随着爆破效应的提升,带动了整个采矿工序质量和设备作业效率的全面提升,电铲台效、废石胶带作业量、电动轮利用率、轮胎使用寿命等指标,持续向好——也就是说,和因此带来的整体效益相比,上升一成的炸药单耗,带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成本的效益。
而2016年的数据显示,越来越适合德铜矿岩的爆破参数,让大块率大幅下降,炸药单耗却降低了3%。
“对标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过程。”现任该矿总工程师,分管对标工作的李国平说。
德铜按照“集中突破一批重点指标,带动其它指标提升”的思路,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选矿流程的各项指标一路向好。
P80是碎矿的核心指标,两个选矿厂按照“多碎少磨”、“碎磨一盘棋”的管理思路,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实施圆锥换型升级、缩小筛网孔径、试验分体式筛网等多项革新改造,带动了一系列指标的突破,矿石细了,磨矿时间短了,铜精矿品位和选铜回收率,在原矿品位大幅下降、难磨难选矿石逐年增多的背景下,划出了一条完美上升曲线。
2017年,德铜各项对标指标均实现攻关目标,20项矿级对标指标中,16项达到攻关值,4项达到保证值,12项创近三年来最好水平,对标同比新增效益超千万元。
精微见功
靓丽的数据,不是对标带来的全部。
大山厂半自磨工段段长杨剑峰认为,半自磨运转率由对标攻关带来管理过程的改善,比指标本身更重要。
2015年一季度的《对标世界一流铜矿山工作简报》显示,大山厂半自磨运转率相比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只有90.21%,而当年高地谷铜矿达94%!
磨机运转率是处理量的保障,至关重要。即使对比2015年半自磨运转率的对标值92%,也相差1.8个百分点,折合铜,即是每年500吨,这让杨剑锋的脸色特别难看。
1.8%,就是全年多停了6.5天的机。影响半自磨停机的因素很多,如突发故障引起的非计划检修次数增多,操作保养和维修模式引起的检修时间延长,衬板使用寿命引起的更换周期缩短等等。
这些因素,同样影响着两个选矿厂的球磨机。
两个选厂平均寿命30年的三十多台球磨机,至今96%的利用率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但德铜认为,上升仍有空间。
泗洲厂的球磨机,绝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投入使用的,“折旧率”趋于零,运转率却始终居高不下。原因在哪?得益于管理。
“指标的提升,根子还在管理,精细化的基础管理。管理上去了,指标就掉不下来。”看着截至11月底96.94%的球磨机运转率,泗洲厂设备副厂长李春华对矿山本年度实施的事关基础管理的几个“大手笔”,由衷感叹。
安全管理的网络越织越密。2016年10月,一套依托“互联网+”,实现后台实时监控、监督管理,克服距离上、空间上的管理跨度,覆盖全矿各单位,集信息共享与数据集中为一体的安全隐患排查管理系统正式上线。
随时随地跟踪各单位每一起隐患记录,专人处理,逐条追责,闭环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隐患——泗洲厂是前期三个试用单位之一,累计查出各类隐患3714余项,整改率达到100%,李春华对系统运行情况了如指掌。
对于泗洲厂这个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厂来说,老化的设备一直是生产的瓶颈。今年初,德铜创造性地提出设备复原计划的构想,为全矿275台套主要设备开出“满血复活”清单。查找病灶、对症下药,恢复原有性能的同时,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提档升级设备性能,推动形成“全员、全效率、全生命周期”的设备维修新模式。
“复原计划实施以来,设备的可开动率、利用率、运转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分管设备的副矿长段晓良说。
更早前运用的管理方法,亦被深推。年初,德铜提出不断改进和优化现场管理,改进现场物料流向,改进工艺设备缺陷,改进管理薄弱环节,实现“规范管理、消除隐患、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目标。
作业环境好了、设备事故少了、工序更畅通了、生产更高效了——这是基层员工的普遍认知,半自磨运转率也因此受益,拔高到今年的93.25%。
“做着做着,就变成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在分管深推现场管理标准工作的副矿长吴启明看来,管理都是相通的,唯有精微见真功。
创新开源
和德铜的对标管理几乎同时启动的,还有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为德铜对标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突破”提供了支撑。
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德铜不断完善和优化信息平台建设,现已实现了年度预算无缺口分解、生产经营活动实时监测、班组个人即时考核,全面预算管理实现落地。2017年,在完成公司年初下达的考核成本计划基础上,完成增效目标,并有新突破。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在控制成本、调配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杨剑锋毫不怀疑,但他觉得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尚需创新开源。
杨段长指的,是一套2015年进入工业试验阶段的半自磨机系统自动化控制软件。这套国内首创、在2016年度公司“双创”评比中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今年已经实现用平板电脑采集数据,判断系统的运行状态,向智能化又迈出了一大步。
“不挑战前沿生产技术,不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和引领,怎么能实现世界一流?”这席话,是德铜的一位技术人员在和江铜研究院、博士站的几位博士三方合作“铜钼磁浮选”项目时说出的。
随着采矿边际品位0.15%方案的实施,大量低品位矿石将进入德铜选厂选别,如不对现有装备技术进行突破和革新,铜精矿品位、铜回收率、金回收率和钼回收率这四项最主要的指标,将难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
铜钼分离,传统的方法是选矿领域的浮选,被业界公认已经做到极致了,提升的空间有限,而有色金属磁选,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上天关上了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铜钼磁浮选”小型试验取得突破,同时研究中发现的选钼药剂减量之法,可以用于现在的铜精矿脱水流程,大大降低铜精矿水分。
创新,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铜矿山的加速引擎——这也是德铜八千多名员工的共识。目前,德铜智能化矿山建设的蓝图呼之欲出。采区运用4G网络有线无线对接、重点难点区域无人值守、680立方浮选机尾矿回收技术探索……在12月22日召开的2018年德铜务虚会上,这些前瞻性项目被不断提及。
文化聚力
对标前行的每一步,都在凝聚合力。
硫,多年以前,是矿山的“鸡肋”,因为产品品位未达“标硫”的35%,没人要。2012年高硫选硫系统上马后,硫品位稳定在48%以上,局面得到改观。
即使如此,价值只占铜金属百分之一的硫金属,不是德铜的重点攻关指标,但泗洲厂生产科技术员吴庆才和他的同事们,却潜心攻关了三年。针对选硫综合回收率时高时低的状况,以生产技术室为主体的QC小组进行了密集的技术攻关。
调整沉砂嘴、控制pH值、加强班中操作……攻关的过程是繁琐的,需要成百上千次试验,吴庆才他们奔走在现场,乐此不疲。
吴庆才参加工作仅六年,正如其名,他很庆幸能来到这样一个为年轻人成才提供优质环境的矿山。
高技能人才比例,是德铜对标体系“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指标”中的七个子指标之一。近三年,德铜探索“长家分离”,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职务体系,开展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选聘……日渐拓宽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技能提升平台,让矿山青年对标热情空前高涨。
德铜职工技能中心钳工协会秘书长、有色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员工缪国斌有两个小目标:一个是每届比武培养出两到三名省级技术能手,为整体员工技术提升做点贡献;还有一个,就是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多立几个项,多解决几个生产难题。
“我们要充分凝聚起建成世界一流铜矿山的信心、决心和意志。”德铜党委书记李建国认为,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就是把党建优势发挥出来,把人心集聚起来,引领员工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矿山对标赶超实践中去。
记者短评:
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小指标,砌成德铜对标体系的大厦;一项项对标攻关的小突破,汇聚起打造一流的大洪流。对标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时时对标、处处对标,事事创标、人人创标,正是德铜干部员工的使命所在、担当所在、文化所在。对的,就这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德铜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铜矿山的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