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质检中心化二室
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决定着企业长远的发展,那么承担着中控流程液体样品、冶炼烟气样品、锌锭及锌合金产品、工业硫酸产品检验分析工作的化验二室,就是过程质量的监控者、产品质量的捍卫者。过去的一年里,班组从作业安全、现场管理、标准作业、质量监督入手,健全制度、防范风险、落实监督,以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伤害,质量指标准确性、及时性完成率100%的优秀成绩,荣获2018年度云南省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完善制度保安全
“直读光谱岗位、化工分析岗位作业地点分散,而且每班每岗只有1名分析人员,如何确认员工的安全状态?”,这是每周安全大检查时张师傅提出的疑问。面对疑问,班组立即组织班组安全活动,集思广益之后,编制了“化二室安全平安互报机制”:当分析人员外出工作超过3小时,需要和班长联系一次,双方互报平安;超过3小时,未联系上时,班长立即到作业地点进行安全确认。
“小王,请你讲一下你所在岗位存在哪些安全风险?”、“小李,你来分享一下今天的早安中铝”、“王师傅,你是如何开启酸碱试剂瓶的?”……,这样的提问,是我们每天班前班后会规定的固定环节,能高效的让员工掌握安全知识。
制定标准提效率
“先做理论培训,在结合着标准作业卡现场教学,方便多了”李师傅讲到。2018年,班组对12种分析操作、四个岗位劳保穿戴标准、现场5S标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20多张标准操作卡,信息全面,流程清晰,不仅方便教学,而且保证了分析质量和操作的一致性。
整洁美观、井然有序,找东西效率高,查库存时间短,是大家对作业场所标准化后的评价。班组长、运营转型骨干每天对现场进行巡检,并将问题点纳入业绩管理体系,持续巩固标准化成果,营造良好作业环境。
迅速反应排故障
“郑师,ICP点不着火了,还有好多样没分析,你上来处理一下”,凌晨3点,副室主任立即打电话叫醒管理骨干小李、小代,赶往现场处理故障。面对仪器故障,班组成立了故障应急小组,建立了故障信息库,确保及时排除仪器故障。
“大家辛苦了,仪器故障需要增加人手,才能保证分析工作正常进行”,班长讲到。“没事,大家一起顶上”,员工们积极反馈。
面对突发状况,员工没有抱怨,而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环境灰尘多频繁造成熄火,就提高清灰频次;员工操作技能不足,就主动要求培训学习;分析曲线不好,就不断摸索仪器最佳参数……,通过积累解决问题经验,不断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改进稳质量
质量座谈会上,质量监督员反馈:“购买的锌锭标样与公司生产的锌锭产品杂质含量不对应,导致质量控制操作繁琐”。大家立即展开讨论,一致认为可以用自己锌锭产品制作标样。通过积极查阅资料,与工程师沟通,开展反复实验,成功将自制的控制样用于锌锭分析,每年可节省成本3万元,制作经验可推广至其他同类产品。
提供优质服务,员工可靠的技能水平是最强保障。班组十分注重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开展一年一次的技能比武,PK交流,形成良好的“比学赶帮超”氛围,帮助职工提升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水平。同时,班组还结合自身实际,把握重点难点,自主开展“中控样品分析及时性”竞赛,在确保准确性的前提下,将分析用时由60分钟缩减至40分钟,实现了质的突破。(郑立福)
责任编辑丨李鑫
审核丨蒋明洁